世界范圍內貨代行業的發展并不平衡。發達國家的國際貨代行業發展水平較高,制度比較完善,國際貨代公司多數規模較大,網絡比較健全,人員素質較高,控制了世界國際貨代服務市場。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貨代行業發展比較緩慢,制度不夠完善,國際貨代公司多數規模較小,服務網點較少,人員缺乏培訓,以本國業務為主,市場競爭能力較差。我國國際貨代行業存在一些問題。
戰略定位不清,缺乏發展規劃
當前,全球的貨代業都在向現代物流業轉變。要實現這種轉型,必須根據自身條件,把握市場變化,不斷挖掘潛力,開發不同層次的物流增值服務。在這種形勢下,中國大多數中小貨代企業管理理念仍然落后,提供的服務簡單且范圍小,服務方式單一,沒有主動細分市場,沒有研究市場變化,更沒有依據客戶需求心理進行市場定位并制定企業發展戰略,一直處于低層次的經營狀態,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方案,更不用說供應鏈的組織能力。
缺乏核心競爭力,盈利方式不合理
從貨源結構看,國內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主要以承攬出口預付貨為主,營銷手段主要是靠比拼低運價和社會關系,而對已超過我國對外貿易比重80%的FOB(Free on Board),由于缺乏海外代理網絡因素,往往力不能及。目前中小貨代企業在運價、艙位等方面對承運人的過分依賴,以賺取差價和訂艙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。企業忽視了對市場需求的細分,造成中小貨代業務的可替代性強,客戶穩定性差,專業化服務程度低,市場競爭力低下。
配套基礎設施差,專業人才缺乏
由于國際貨代屬于服務業,基本上不存在行業壁壘,市場進入門檻低。我國很多貨代公司規模不大,企業的所謂信息化往往只是使用電子郵件、即時通訊軟件以及利用辦公室軟件制作簡單的表單文檔,而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收集、存儲、管理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較弱,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。
另外,制約國際貨代公司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專業人才。盡管貨運代理資格證書的培訓在不斷發展,然而從業人員仍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。據統計,中國現有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大約30萬,但其中經過正式培訓的人員寥寥無幾,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國際貨代業的競爭力。
市場秩序不規范,合法貨代受挫
嚴格地講,未具外經貿部頒發的國際貨代資格批準證書的貨代都屬于非法貨代,而我國仍有眾多非法貨代,這些非法貨代常常為了爭奪貨源,對于大客戶不惜降低運價,給予回扣,進行不正當競爭,而對于一些零星小客戶,則利用他們對航運市場的不了解,巧立名目亂收費,也恰恰如此,他們能迎合一些貨主的需要而能長期存在下來,使得貨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,合法貨代企業生存空間因此越來越小。
由于我國國際貨代行業歷史較短,長期以來獨家經營,絕大多數國際貨代企業成立不足十年,服務功能較少,不能提供有關法規和規章允許的所有服務。從資產規模、經營規模角度來看,大型、集團型國際貨代企業數量較少,中小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占70%以上。多數國際貨代企業缺乏精通有關業務的專業人才。現有業務人員有待進行普遍的規范化培訓。
貨代公司 上海貨代 上海貨代公司 琪邦(kbans)專業的上海貨代公司(www.hdddmcs.com)